或许王安石在青苗法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青苗法也是他殚精竭虑制定出的得意之作。

  因此他对青苗法有了很深的执念,赵旭之前所做所说,只是让他意识到青苗法并不完善,而非青苗法本身有什么问题。

  赵旭本来还想劝说,却忽然想到了什么,沉吟了一会说道:“介甫说的有道理,变法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借鉴。青苗法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需试过才知道。”

  “这样吧,你再完善完善,等会试结束,你上书一封,奏请父皇试行青苗法,孤会先跟父皇提提此事。”

  “是!”王安石见赵旭答应试行青苗法,神情很是激动。

  赵旭见此心里暗自摇头,之前的劝说对王安石产生影响后,他还以为王安石并非本身性格就很执拗。

  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拗相公之称,完全是因为他在变法时过于执拗,听不进任何反对的声音。

  这群情况很正常,变法本身就需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王安石在执行变法的时候,要是不够执拗,轻易被人动摇,变法早就失败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弊端不少,可身在局中的王安石又如何分辨,那些反对的人,究竟是因为弊端而反对,还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可是这次的事情,让赵旭发现,王安石的执拗并非因为外在因素,而是他本身的性子就充满了执拗。

  这种性子既是好事,可同时也是坏事。

  好的是他性子执拗,很难被外在因素所动摇。

  可坏也坏在这,太过执拗就是固执了,容不得不同的声音。

  这样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担任变法的执行人。

  变法指的是对朝廷原有的法令制度进行变革,通过法律制度的改变,来推动社会的发展或解决一些存在的弊端问题。

  然而变法是没有固定模板的,在实行新法的过程中本身就会诞生新的问题。

  因此作为变法的执行人,性格执拗,坚持变法不动摇,这是必备的条件。

  但这种执拗,绝对不能到固执己见的地步。

  赵旭原本想着将来任用王安石作为变法的执行人,如今看来,王安石只能为副,作为监督变法实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