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一月。
朱由检正在看着新增的商城物品,盘算着手中私库存银还能干点啥,这时王承恩禀报,李标求见。
“宣。“
自从赋予诸葛亮能力后,李标几乎每天都会来御书房汇报工作。这位新任首辅的表现,远超朱由检的预期。
“臣李标,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朱由检笑道,“今日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朕?“
李标从怀中取出一叠奏折:“回陛下,臣已经拟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请陛下过目。“
朱由检接过奏折,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项改革措施:
其一,整顿漕运。将漕运分为官运、商运两部分,既保证朝廷税收,又活跃民间贸易。预计每年可为国库增加税收二百万两。
其二,改革军制。裁撤冗员,充实边防,并在宁远、山海关等要地增设火器营。
其三,整顿吏治。设立六科审核系统,对各级官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惩贪腐。
其四,振兴商业。在各府设立商业司,统筹管理商业活动,鼓励工商业发展。
“好!“朱由检拍案叫绝,“这些方案都切中要害,尤其是漕运改革,可谓一举多得。“
“陛下过奖。“李标谦虚道,“这些都是臣思考多日的结果。不过...“
“但说无妨。“
“这些改革牵涉甚广,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李标正色道,“臣恳请陛下支持。“
朱由检点点头。他太明白改革的艰难了。但有了诸葛亮的能力加持,再加上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李标一定能成功。
“爱卿放心大胆地干。“他沉声道,“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改革,朕都支持。“
朱由检还是想得太天真了,改革的阻力来的比想象中更快。
早朝时,兵部侍郎杨镐上书反对裁撤冗员,说边军本就不足,若再裁员,恐怕边防难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