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和西北饥荒的危机刚刚解除,朱由检终于有时间处理其他政务。

  “咦?“他翻到一叠奏折,发现最近举荐袁崇焕的折子特别多。

  朱由检放下奏折,陷入沉思。作为穿越者,他对袁崇焕这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再熟悉不过。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确实打了个漂亮仗。他用红夷大炮击退后金军队,重创了努尔哈赤。这一战不仅挽救了宁远城,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后金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随后的发展却让人唏嘘。在皇太极继位后,袁崇焕本可以稳扎稳打,巩固防线。可他却因为宁远大捷的胜利,开始轻视后金。明明后金的骑兵精锐,战力强悍,他却认为后金已经不足为惧。

  还有让后世诟病的,是袁崇焕处置毛文龙的事。毛文龙是东江镇总兵,驻守皮岛,牵制后金后路。虽然此人骄纵跋扈,但确实是牵制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

  可袁崇焕上任后,却认定毛文龙尾大不掉,必须除掉。他先是上书朝廷,说毛文龙“骄纵不法,专权自恣“,后又以尚方宝剑斩杀毛文龙。这一斩,不仅除掉了一个能牵制后金的大将,更让东江镇群龙无首,最终导致这支精锐力量分崩离析。

  毛文龙死前,后金从未踏入关内,毛文龙死后,后金不再忧心后方被截断,虽然与袁崇焕正面硬刚不过,但是绕道总是可以的。于是,皇太极下令,带领八旗铁骑绕道蒙古,直逼京师。这一战,让京城百姓遭受屠戮,朝廷蒙受奇耻大辱,也让崇祯对袁崇焕彻底失去信任。

  历史上,正是因为斩杀毛文龙,加上己巳之变的失误,让朝野上下都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有人说他嫉贤妒能,有人说他独断专行,更有人说他是为了讨好后金,故意铲除毛文龙。

  还有私卖粮草给蒙古...己巳之变带喇嘛准备逼宫议和...

  这些流言蜚语在朝廷内外流传,最终成为了袁崇焕的催命符。等到己巳之变后,这些指控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罪证。

  “这个袁崇焕啊...“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能力确实不错,但性格上的缺陷太致命了。历史上他就是因为太过自负,才会在战略上犯下大错。“

  他站在窗前,回想着历史上的细节。袁崇焕最大的问题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性格上的狂妄。这种狂妄导致他在重要时刻判断失误,让皇太极抓住机会,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更糟的是,当时的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有人说袁崇焕故意放纵建奴,有人说他暗中与建奴勾结。这些流言最终让崇祯坐实了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罪名。

  “其实他未必真的通敌。“朱由检暗自思忖,“但这个性格,这个做事方式,确实容易让人怀疑。历史上他被下狱后,朝廷对他用尽酷刑,最后以凌迟处死。这样的结局...“

  作为穿越者,朱由检很清楚袁崇焕的结局有多惨烈。那场著名的凌迟处死,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三千多刀,活生生地将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割死,这种惨烈的场面让后人都不忍直视。

  “用还是不用?“朱由检陷入两难。袁崇焕确实有才能,在军事上的造诣无可否认。宁远之战的胜利,证明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但这些优点,却被他的性格缺陷严重拖累。

  狂妄自大、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这些都是致命的缺点。在战场上,这样的性格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也许...“朱由检若有所思,“关键不在于用不用他,而在于如何用他?如果能限制住他的权力,约束住他的性格,或许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他决定亲自见见这个人。于是他选在紫禁城的平台上召见袁崇焕,这就是后来史称的“平台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