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的生产走入正轨,日均能产钢3吨,当然是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
但是以西庚殖民地的移民数量来说,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毕竟移民更多的要用在建筑、农业上面,毕竟这边四季分明,而且要供养大量的人口,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
所以想要让钢铁厂走上正轨,唯一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就是土著人了。
陈花虎得到林总长授权,护卫局下面的战兵扩编。
原来护卫局下面的战兵编制只有150人,如今随着新移民的到来,林百祥决定把战兵编制增加到500人。
增加战兵的目的是去抓捕土著人,但是土著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增加军械的问题上。
要造枪,林百祥犯了难。
到底是超前一步造后发栓动的“德莱塞针发枪”还是继续造燧发枪?
当他把两种火枪的设计图摆在钱不多面前时,这位老人果断选择了燧发枪版本。
理由是:新式枪的改变太大,换装后战兵需要重新适应,而燧发枪则没有这个负担。
另外殖民地中修理枪械的工匠都是以燧发枪为主,贸然换型不但士兵跟不上,就连工匠也不跟不上了。
林百祥想了想还是决定听从钱不多的意见,现阶段的条件还是不允许搞太超前的东西,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啊。
继续搞燧发枪的话,那么后装式是必然选择。
霍尔步枪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后续改成击发式也很容易,另外制造霍尔步枪也是一次实施标准化的时机。
霍尔步枪的枪匣是全枪中最为核心的地方,也是标准化的关键之处。
钱不多看到林百祥拿出的新枪设计图,忍不住道:“这不就是弗朗机炮吗?”
弗朗机炮的弊端很明显,漏气严重。
钱不多这样说,林百祥也理解,他笑着同老师傅解释。
“这种设计确实会漏气,但是新设计带来的便利性更加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