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由崧和马士英以“明清和谈”化解凤阳危机,确实是绝妙计策。

  此计之前,江南军头们要考虑的问题是“谁当大明的皇帝”,好处才最多。

  除了马士英的死忠之外,其他人都可以通过倒戈南京,获得拥立之功,走江北四镇的老路上位。

  此计之后,主要问题已经变了,变成继续混日子,还是追随太子舍命抗清。

  相比东宫军,田、马、方显然更害怕和清军拼命,所以才背叛黄得功,倒戈一击。

  朱慈烺心思细密,很快理清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他对江南军头失望之余,也开始理解史可法口中的“利弊”是指什么。

  如果自己坚持打凤阳,朱由崧就让阮大铖带着清使到处走,说服更多军头。同时,答应清廷更苛刻的和谈条件,加速卖国;

  如果自己退兵,乃至接受册封,朱由崧松了一口气,才能重新鼓起勇气,将和谈条件往下压一些。

  反正江南军头大多是主和派,朱由崧主持和谈,就是主和派的盟主。

  反之,朱慈烺一向高举抗清大旗,自然是江南主和派的公敌。

  就好像岳飞坚持北伐,必然成为南宋主和派的公敌,道理是一样的。秦桧不杀岳飞,赵构也会让别人杀岳飞,主和派其他人也要杀岳飞。

  刘孔和想到这一层,极为不忿道:“史公,你以大明之前途、尊严和国帑来要挟殿下,不觉得……有点无耻了么?”

  “节之兄慎言,史公不是这样的人。”

  陈子龙站出来,让刘孔和先不要动气,又向史可法道:“史公德高望重,又督师江北,若肯率标营倒戈,高杰、刘良佐等人必群起响应。快刀斩乱麻,就无需和谈了。”

  赵大勇也道:“三天之内,咱们就能打到南京,将陈洪范那个狗贼,还有鞑子使者扔进长江喂鱼。”

  史可法长声一叹,黯然道:“你们太高估老朽了。老朽督师江北才两个多月,比黄得功好不了多少。

  整个标营里,唯有刘肇基、乙邦才和吴志葵等寥寥数人,还算有些气节。其他将领听说和谈有进展,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田雄他们可以反黄得功,老朽座下标营,未必不能反老朽。至于高杰和刘良佐,想必也是赞成和谈的。老朽一介书生,又有几个人愿意响应呢?”

  说到这里,史可法环视帐内众将一圈,劝道:“高杰率部急行数日,昨日已追至涡阳,再过三四天,就到怀远了。此时强攻凤阳,只是徒劳死伤而已,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