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双方愿意停战,只是出于利益考量,形势所迫罢了。
陕西顺军被打垮了,大明太子着急调兵回湖广迎战,大西皇帝希望得到喘息之机,双方都想避免两线作战,刚好一拍即合。
什么抗清大义,什么华夏存亡,只是骗鬼的口号而已。
早在春秋战果,中国便已礼乐崩坏,讲实力,讲成王败寇,不需要讲其他。
信用?
信用多少钱一斤?
谁会和生死之敌讲信用?
一旦形势有变,双方都会出其不意地偷袭对方,怎么可能提前通知呢?
签署所谓的《停战约书》,只是为了迷惑对方的迷魂计,搞得跟真的一样,简直可笑。
张文秀则看得十分仔细,每每指着难以理解的语句,让随行文书解释一番。还常常若有所思,似乎在认真考虑什么。
只是之前谈过两轮,该说的已经说了,剩下一些细枝末节,只是小问题而已。
双方都不想过多纠缠,随便改了几处遣词造句,很快达成一致。
在签字盖印前,朱慈烺邀两位使者于中军稍坐,命侍从奉上香茗。
“张将军。”
朱慈烺绕过汪兆龄,直接看向张文秀。
“本宫听说你是西营第一智将,有几件事,还望赐教。”
“岂敢,”张文秀略一抱拳,“殿下一年之内横扫大江南北,实乃我大西之劲敌。一起参详或可,赐教不敢当。”
朱慈烺老实不客气,问道:“敢问将军,西营与顺营之间,孰强孰弱?”
“两年之前,顺军强西营不少,现在……或许旗鼓相当。”
“既然强于西营的顺军,已被东虏打得败退荆襄,那本宫若大胆论断,唯有顺军、西营和东宫军三家联手,才有与东虏一战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