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军不强攻武昌而登陆江北,是一招冒险的棋,但配合上谣言,效果却出奇的好。

  随着李自成击败王体中叛军,近乎全歼潜越清军的消息传开,大家都知道义阳三关稳妥了。

  豪格赔了夫人又折兵,士气必然大受打击,几个月内,是不太可能南下了。

  大部分楚镇将领也回过味来,看出了整出闹剧的道道。

  左梦庚之所以炮轰汉口,改换门庭是假,卖国降清是真。

  于是,各地将领纷纷派使者带奏疏密信到金口镇,向太子效忠。

  孙二弟数了一下,以王允成、马进忠为首,竟有超过一半楚镇大将表态。

  还有一部分人,兴许还抱着左良玉或许未死的态度观望,估计再过几天,也要“跳船”了。

  孙二弟大为感慨,忍不住直呼太子神机妙算,用计如神。

  不攻城,不略地,仅用了一个简简单单的谣言,便瓦解了铁板一块的楚镇。

  左梦庚发《讨贼檄文》才几天,这便要献降表求饶了,要不然汉阳、武昌肯定哗变。

  “殿下,你怎会算得那么准呢?”

  朱慈烺哈哈大笑,告诉孙二弟其中原因。

  楚镇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以左良玉为首的利益集团。

  其中,马士秀、惠登相、马进忠等人,都是举旗造反的农民军,被左良玉打服了,不得不降;

  王允成等朝廷官兵,是被左良玉半路拉拢过来的;

  徐勇初为何腾蛟的裨将,后来追随袁继咸守郧阳,实在没路走才依附楚镇;

  卢鼎则是文臣出身,杨嗣昌留在楚镇的行营正纪,后来才转为武将。

  这些人一直顶着楚镇的名头,是因为左良玉能打胜仗,可不是因为他们是左家的家仆。

  要说铁板一块,楚镇也就比黄得功的滁镇强一些,比徐镇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