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贡院之中依然灯火通明。

  杨荣和杨士奇还能坚持,韩颓之却扛不住了。

  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真的熬不动。

  “韩尚书,韩尚书!”

  “啊,啊……”

  韩颓之茫然地抬起头,眼中尽是困意。

  杨荣和杨士奇似乎已经发现了什么,两人站在韩颓之面前,拿着几份考卷

  “韩尚书,您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韩颓之此时还没清醒,稀里糊涂地说道:“没有割卷换卷,没有做记号,行文也是规规矩矩,没发现什么问题。”

  杨荣说道:“刚刚我去抽了几份落榜的试卷,韩尚书请看。”

  韩颓之揉了揉眼睛,努力打起精神,拿过试卷细细查看起来。

  “这些……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啊!”

  “您将两份试卷放在一起,这份是上榜的,这份是落榜的,您看仔细看看!”

  韩颓之再次认真查看一番,首先,卷面整洁,没有作弊的嫌疑,然后再看内容……

  “只是论述的主题不同而已,黄学士出的考题,出自《孟子》书中的《公孙丑篇》,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意在强调实施仁政,便可赢得民心,国家昌盛,则无人能敌。这两份考卷,一个对仁政大书特书,建议朝廷减轻百姓负担,另一个认为,仁政的结果是国家强盛,要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国富则民强,似乎都有道理,谁能上榜,要看主考官的心情。”

  “问题就出在这里!”

  杨荣又拿出几份考卷,说道:“刚刚我二人仔细核对了数十份考卷,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凡要求朝廷以农为本,实施海禁的,全都在榜上;相反,只要支持开海贸易,支持手工作坊,全部落榜!”

  韩颓之再次翻阅起来,果真如杨荣所说,只要支持开海的,全部落榜。

  榜上有名的全都在明里暗里支持海禁,可想而知,如果这三百人进入朝堂,他们的立场是什么?

  对于陛下而言,以后再想做点什么,肯定阻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