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李璘与郭子仪心头上最难的问题是,兵力不足,准确来说是精兵不足。

  朔方军虽然有五万之众,但精兵不过两万。天策军也就三千精兵,平卢军堪堪近万精兵。

  其余剑南、岭南等地的军队,能凑齐五千能征善战的精兵都算不错了。

  纵观天下,还能抽调精兵的地方就是遥远的西北,那里的安西、北庭两都护府还有着数万士兵,凑个万余精兵问题不大。

  坐镇安西、北庭都护是右金吾大将军兼骠骑大将军李嗣业。

  关于是否抽调李嗣业领精兵回长安,王思礼、郭子仪、高适与李璘有过争执,尤其是王思礼,他说:“尽抽安西、北庭精兵,吐蕃贼必将趁虚而入,河西之地如何可保?”

  “一时之得失算不了什么。”李璘当时握着拳头,对王思礼说道:“失去的东西我们一定会夺回来的。”

  “安西、北庭虽远,也是我大唐之地,待平了安禄山,哪怕少一寸山河,我都要夺回来。”

  郭子仪一声叹气,“论交情,我和李嗣业更深。他曾经在我手下为将。论感情,我比你更加心痛失去安西、北庭的后果。”

  郭子仪曾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后才到的朔方,彼时李嗣业为中郎将。

  接任郭子仪的是高仙芝,李嗣业就是在高仙芝手下一战成名。

  天宝六载,高仙芝奉命征讨小勃律,李嗣业为左陌刀将先锋,所向无敌,战后升为右威卫将军。

  于是,王思礼就不再坚持了。

  他自然清楚先平定安禄山叛乱的重要性。只是从感情上说,他舍不得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丧失。

  安西、北庭都护府均隶属于河西节度使管辖。王思礼出自河西军,跟着哥舒翰在河西痛击吐蕃,才得以屡立战功。他与李嗣业是有过数面之缘的。

  河西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王思礼的成长。

  最终,由王思礼和郭子仪分别提笔给李嗣业写了封亲笔信,李璘也下了诏书。

  三人使力,想必李嗣业会很愿意领兵回长安。

  雨依然在下,郭子仪看到李璘还望着雨出神,忍不住打岔道:“摄政王要是不放心李光弼前往太原,我亲自领兵前往太原如何?”

  “无妨,让他去好了,郭公还是坐镇长安,辅佐我知天下兵马比较好。”李璘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