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李白既可以当个教书先生,享受着一帮皇族贵族子弟的尊重,也能潜心做个研习先生,钻研儒学。
国子监的学生本就无拘无束,想必能和李白打成一片。
李白一时有些愕然,其他几人听在耳里,沉默不语。
李璘给了李白选择的余地,就看他怎么考虑了。
“不急着做出选择,你可以好好想想。”李璘淡淡看了李白一眼,哑然笑了笑。
他把头看向神色严肃的王昌龄,直直说道:“王昌龄,我给你想了一个好去处。”
王昌龄眼睛有那么一点失神,他立刻拜道:“多谢摄政王。”
“你不问问要你做什么?”
“摄政王既能开口,一定是恩重如山,昌龄自当从之。”
王昌龄并不在意李璘会怎么安排自己,宦海沉沦不得志几十载,他早就心如磐石,练就了沉稳之度。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你年轻的时候曾西出玉门关,到陇右之地游历两年,接触了军营,可曾怀念?”李璘问道。
“摄政王竟记得这么清楚,些许小事,不足挂齿。”王昌龄有些感慨,脸上浮现出深深的回忆。
他于开元十二年,二十七岁时,赴河陇,出玉门,开元十四年回长安。
也就那短短两年间,写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之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壮志胸怀。
如《出塞》与《从军行》系列。
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是千古名句。
开元十四年回京后,王昌龄隔年就高中进士,一举登科,此时也就刚刚而立之年,一时间风头无两。
哪能想到,这就是他人生大概最高光的时刻了。
李璘沉声道:“你在军中待过,虽不如高适待的久,但和他一样能写出那么多千古名句,可见也是对军营有所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