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舍人请示了李隆基后,高喊:“退朝。”

  意义重大的一场大朝会就这样结束了。

  不过,在众多官员有秩序退朝的时候,有宦官悄悄跑到李璘、李亨、韦见素、萧华、张均、陈希烈几人身前,示意几人稍后到廷英殿召对。

  廷英殿是宣政殿的西偏殿,地方小一些。召对乃是常朝议事结束后,大臣和皇帝在此处讨论一些比较重要而又机密的事。基本上是军国大事。

  去中书门下官署没有直接到廷英殿方便。

  李璘留了下来,心知恐怕是要讨论应对占了潼关的安庆绪大军问题。

  说好的兵事我一应决之,现在就迫不及待的谈论?李璘很想笑,他看破了李隆基的拙劣伎俩。

  不过不影响,朔方军回来前,兵事就是自己说了算。

  一刻钟后,廷英殿里,众人悉数到齐。

  “十六郎,据说仆固怀恩带兵到了华阴,贼军拿下了潼关,该怎么办?”

  李隆基率先问道。

  此时已接近巳时四刻,潼关乃至华阴的情况早传到了李隆基耳里。

  光是安庆绪派出的塘骑,都被不少人碰到,纷纷火速上报到了长安。

  “贼军不会急着攻打长安,他们担心我们沿途有伏兵。”

  “不然这会已经兵临城下了。”

  李璘随意应道。

  “那后面呢?”李隆基再问。

  “后面来就来,我自会挡之。我已经写信给仆固怀恩了。”

  “好。”李隆基心有不爽,但不好多问。

  他心里反而希望李璘挡不住叛军,最好丢了长安。

  到那时,李璘就是最大的罪人,故意把潼关送给叛军,造成了严重后果。

  天下人的唾沫都能淹死李璘。

  那李璘还有何脸面做天下兵马大元帅乃至天策上将?

  朕看你能蹦跶几天,逆子!

  李隆基在心里带着恨意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