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拿出写给母亲的问安信,检查一遍无误。
再次摊开信纸,开始给姜氏族长写信。
天水姜氏族长姜衡,早年随丞相王猛,讨伐过陇西人李俨和羌人敛岐的叛乱,后官至陇西太守,前几年因老迈致仕归乡,做了姜氏族长。
按辈分应该是姜瑜的祖辈,但家族大了,此人又多年在外为官,姜瑜幼时基本不曾见过。
加入羽林军之前,姜瑜在族中子弟里也就排个中档,因为父亲早丧,当然也不怎么受族里重视。
由此,二人并不亲近,最近一次见面,还是送他出征的时候,姜衡年逾古稀,是一个颇为古板严肃的人。
及至姜瑜做了鹰扬将军,事迹传回族中,姜瑜的母亲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上次前来之时,母亲也转达了族长姜衡的话,非常简单的三段式结构,干得不错,继续努力,有困难找族里。
姜瑜有了与叔父姜宇接触的经验,自然不再有意无意地疏远家族,何况现在遇到了困难,当然要依靠家族,简而言之,族里,也该爆些金币了。
于是乎,先是假惺惺地致歉一番,言称自己无能,没能保住从家中带出的部曲,又说自己在长安为官不易,总之拐弯抹角,整整一张大纸,字里行间都是给钱二字!
至于为什么不把竹纸交给族里,一来自己在族中还没有确立权威,很多事情并不方便做,二来,也就是穿越之人心底深处,对大家族的一种疏离而已。
交给赵鸢,一方面,他知赵鸢性格能力,也是个闲不住、爱做事、能做事的,二来,赵盛之毕竟与他同生共死过,心底里更加信任。
三封信件封装完毕,唤来亲卫,令其星夜出发送去秦州,长安天水,单程六百余里,信使借助沿途驿站,快马一个来回就要八九日了,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伴随着北风吹打营帐的声音,想着钱粮马匹的事情,姜瑜沉沉睡去。
次日,既然轻骑之事已经交代清楚,姜瑜也不多待,带着朱墩和千余士卒继续起行。
大战将至,他与朱墩商议后,一致认为应该加大士卒的训练强度,因此顺着关中平原北部边缘一路向东而去,准备花上两三天,绕个大圈子,再返回长安。
这一路,左手是山林沟壑,右手是刚刚蒙上新绿的大片平原,景色着实壮丽!
只是不比长安腹地,这里遍地坞堡,大多依托山势河流而建,甚至已经可以称之为稠密了,往往一个规模不大的村镇,就有坞壁包裹,行了三十余里,能容纳上千户人家的坞堡,便见了七八座。
姜瑜领军,远远绕过城池,于行军中练习士卒们的队列,变阵,寻机再冲杀几次。
及至午后,已经是进了频阳县境内,此地归冯翊郡管辖,距离慕容泓占据的华阴,其实也不远了,二百多里而已。
汉武帝时,将关中畿辅之地一分为三,即京兆府,左冯翊、右扶风,关中三辅之称由此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