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形成的下游中,巴士拉成为连接波斯湾和两河的枢纽。同时也是距离科威特城最近的奥斯曼城市。

  攻占特拉比松后不久,阿拉伯部落和伊朗联军就占领了这里。其实城内也就2000奥斯曼守军和15000名居民,他们大部分是什叶派,见到伊朗军队后直接投降了。一年那么点工资玩什么命啊。

  奥斯曼从巴格达等地抽调军队,削弱了当地的镇压力度。包括纳杰夫在内的南部已经事实上脱离奥斯曼的控制,原本应该是统治中心的巴格达一下子成了前沿。

  不仅是巴格达,拉塔基亚等什叶派占多数的城市都发生了反抗,他们组建起民兵保护城镇,和奥斯曼军队对抗。甚至连遥远的塞浦路斯都有什叶派反抗。

  “冲啊!”

  什叶派民兵冲进塞浦路斯最大城市尼科西亚,和当地的奥斯曼军队发生对抗。

  “打退他们!”奥斯曼当地的驻军和他们发生巷战,准备将他们反推回去。而这样的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在上演。

  此时欧洲各国反应过来,这场战争会比奥斯曼—埃及战争的规模更大,伊朗甚至可以直接到达地中海。这比埃及还厉害。

  但正如之前说的,英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陆军并不是战无不胜,现在对于战争议会是慎之又慎。帕默斯顿就算是想威慑伊朗也不行了。

  奥斯曼大使应该是欧洲最繁忙的人了,他们在伦敦、巴黎等地去这个大臣家又去那个议员官邸,请求欧洲国家协助出兵。但无济于事,各国也不是你的保姆,而且你连伊朗都打不过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而且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场战争竟然还有其他国家加入。在凡城战役的三天后,在巴尔干的瓦尔纳,一个名叫拉科夫斯基的人带领民兵占领了这里,宣布成立保加利亚共和国。

  “为信仰和祖国而战!啊,同胞们,时机已然成熟,欧洲人早已投身争取权利与自由的斗争,邀请我们也加入这一行列。”

  起义在整个鲁米利亚地区爆发,他们攻击奥斯曼人,在教堂插上白绿红三色旗。从现在开始,他们不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二等公民,而是保加利亚人。

  而在保加利亚后,刚刚当选为摩尔达维亚亲王和瓦拉几亚亲王的亚历山德鲁·约安·库扎表示,会组建联合公国,同时宣布会出兵帮助保加利亚。

  早已完成动员的1.4万瓦拉几亚军队就在这位大公的率领下,攻入奥斯曼领土。而如此行动快捷,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举动,正是罗马尼亚人想要独立的心态,本来距离独立就差临门一脚,而这一脚被伊朗送来,他们怎有不踢的理由?

  当然最重要的是,伊朗暗中贿赂两国的议会议员,让他们选举库扎为亲王。而在他们求助于各国都不理的情况下,只有伊朗会为他们提供金钱和武器上的支持。在开战后的一个月,送到巴尔干各个地方的钱财和武器就超过200万里亚尔。可见伊朗是要打掉巴尔干这个地方。

  在瓦拉几亚和保加利亚后,塞尔维亚公爵也宣布集结所有军队进攻奥斯曼。希腊也宣布进入总动员,准备夺取奥斯曼领土。

  战争才发生几个月啊,从西向东就发生了这么多事。一边是巴尔干地区要独立,一边是伊朗在东边攻城略地,奥斯曼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刚刚苏醒的苏丹听到这个消息,再次昏了过去。

  对于如此的窘境,奥斯曼高层们当然也是着急,不过光是着急有什么用,需要拿出办法。当然奥斯曼的高官也不是不知道办法,只不过这种办法,他们没人提,也没人敢提。

  既然唯一的办法不能说,不能提,那么他们只好像是遇到危险的鸵鸟一样,只会将头埋在沙子中,完全装作不知罢了。

  不过奥斯曼人不急,到是有其他人着急。英法俄奥等国的大使,纷纷面见奥斯曼高官,表达了他们希望奥斯曼帝国能够的审视时度结束这场战争的意愿。

  他们各国的打算也不难猜,其中英法是为了避免奥斯曼遭受到严重的损失,导致近东局势大乱,给其他国家混水摸鱼的机会。

  当初他们为什么会支持奥斯曼打击埃及,就是因为想要维稳。英国与法国对埃及如此神速的进展大为吃惊,担心其彻底摧毁已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引发权力真空,使得俄国乘虚而入控制南欧巴尔干半岛与中东。英法遂要求埃及停止进攻,并威胁道,若埃及不从,将以军事手段逼迫其就范。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

  表面上双方暂时达成了一致,实际上两方都对此结果甚不满意。不到一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向埃军发动全面进攻,决心从埃及手中夺回大叙利亚,却在重要的纳希卜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再次陷入崩溃边缘。随后,奥斯曼海军舰队航行至亚历山大,向埃军投降。这一切令欧洲列强再次惶恐不已,他们害怕奥斯曼帝国的消亡会导致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被打破,而埃及的崛起势必影响到各列强在中东的既得利益,于是英、奥、俄、普四国于1840年组织远征军,干涉战争。

  四国联合舰队迅速切断了大叙利亚的埃军队与埃及本土的海路联系,随后联军登陆贝鲁特与阿卡,从后方截断了埃军的退路,使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没过几个月,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埃军战败了,穆罕默德·阿里被迫与四国达成伦敦条约,将大叙利亚归还奥斯曼帝国。埃及也因此衰落,再无崛起可能。

  本来他们要是出兵干涉伊朗和奥斯曼战争也应该可以,但现在不同了,伊朗的价值快要比奥斯曼大了,这不仅是中东重要的国家,还是印度和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这样好的国家,英国没理由,也没力量去干涉,而且法国这个炮灰已经表示自己不会出兵,这让英国更没有出兵的动力了。所以,为了降低损失,只能让奥斯曼去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