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正式进入了1860年,要说这一年有什么事情期待,那自然是今年进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了。
今年的总统选举可以说是决定美国命运的选举,此时的美国正处于分裂的边缘。南方各州的经济严重依赖奴隶制,尤其是棉花种植业,而北方各州则逐渐走向工业化和自由劳动制度。奴隶制问题成为全国政治的核心议题,南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850年的密苏里妥协、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都是为了暂缓分裂情况。但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到去年的约翰布朗起义,两派关系越来越紧张。
到1860年,美国的政治格局已经高度分裂。民主党因奴隶制问题分裂为北方和南方两派,而新兴的共和党则明确反对奴隶制的扩张。
今年一共有33个州参加总统选举。其中18个自由州支持废除奴隶制,另外15个蓄奴州则支持奴隶制完全合法。虽然当时的美国宪法规定奴隶制合法,但在是否保留奴隶制问题上的分歧,自美国取得独立以来只增不减,已经不可弥合。
今年的选举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展示了相对新成立的共和党在北方自由州的主导政治力量。大多数共和党人相信奴隶制必将被废止。他们因此坚决反对南方蓄奴州行使过度权力。
美国宪法规定在分配国会的代表席位时蓄奴州可以将奴隶按五分之三的自由人计入人口总量,这使得南方攫取的政治权力膨胀,超过了原本仅以自由人为基数的程度。
北方自由州总人口为1880万人,而南方蓄奴州只有830万自由人口。但是依据南方约350万奴隶的五分之三统计,南方享有政治权利的人数增加到了1040万人。
但从理论上讲,总统候选人可以通过足够压倒性的北方选民选票来赢得选举,而不需要南方选民任何一张选举人票。因此,共和党人唯独向北方选民发出承诺,将保障共和国不受奴隶制度的侵害。
“看来有好戏看了”纳赛尔丁看着从美国传递的消息,这件事也告诉了阿卜杜拉。
“我看共和党的赢面很大,美国靠的是选举人票制度来选举总统。但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州份占比很多,除非共和党出乱子,不然就一定能成功。”
这场点燃美国内战的选举自然是操弄分裂的好机会,毕竟一个分裂的美国对伊朗有好处。
不过直接花钱影响选举效果太差,而且内战已经是板上钉钉,既然是这样,直接扶持一个南方的盟友就行。而这个角色自然是让墨西哥来充当了。
劳伦斯成为墨西哥总统后,经过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共同讨论,最终通过了1857年宪法。确定了基本法则,而在1858年的国会选举中,劳伦斯的政党获得55%的席位,彻底掌控立法权。
而在经济上,墨西哥也逐渐发展起来。消除了国内关卡,鼓励铁路和移民,墨西哥正迎来独立以来最好的情况。
劳伦斯一个所谓的“科学派”内阁,其成员构成并不是科学家,而是金融家、技术官僚和知识分子。这些人笃信实证主义的“科学”原则,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新的理想,即“用科学求进步”,他们最相信的是物质发展,也就是用矿场和工厂的产出数量来衡量国家进步。
劳伦斯执政后奉行的大政方针有三条,即对外国特别是英法的利益给予优惠;同欧洲交好,以平衡美国的影响;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内稳定。
他上台之初,国内稳定是首要任务。为了有效地使墨西哥实现稳定,他使用了“面包加大棒”的政策:如果那些地头蛇合作,就用国库的钱财喂饱他们;如果他们不合作,就消灭他们。
劳伦斯对各种政治利益集团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手段。他挑动参与他的政府的各不同集团之间的敌对和争斗,使他们决不能联合起来进行政府内部的阴谋或政变,同时他诿过于他的部属,使他们受到暴政和不公道的谴责,借此来维持墨西哥人对总统的仰望。
他高度重视对军队的控制。一方面他增加军事预算,购买欧洲的新式武器,在重要政治岗位上安插许多军事领导人。还成立了一所现代军事学院,试图训练出一支精粹的军官队伍。
在伊朗的经历告诉他,如果想要成功,军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在这几年,军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了40%,基本上是压缩其他方面得来的。
在经济领域,劳伦斯奉行自由主义的原则。在他上台伊始,墨西哥仍是个农业国家,国内缺乏交通和通讯联系、各州之间商业关卡林立、许多财政和法律上的不合理的规定,都成为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的障碍。
在消除国内贸易壁垒方面,劳伦斯通过铲除地方割据势力、恢复社会治安和修建铁路、改善交通状况来为统一的国内市场创造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墨西哥经济开始大踏步发展。
伊朗石油公司也开始在墨西哥勘察石油情况,同时金狮公司还在墨西哥投资168万里亚尔建设铁路和电报。此外还有法国的资本涌入,直接带动墨西哥的地方建设。
可以说,墨西哥就是未来对抗美国的主力。毕竟他们也很想要洗刷美墨战争的耻辱,自然会对美国仇恨。劳伦斯再煽动一下,就能对美国仇恨起来。
有这样的帮手,那么对美国来说就是一个麻烦。更何况经过劳伦斯的手,南方不少众议员参议员也倾向独立。路易斯安那州的8位美国议员组建了一个南方协会,宣传他们的理念。不是不愿意废除奴隶制,只不过是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且,直接将黑人解放肯定会出现一系列治安问题,他们会威胁白人的生存,因此需要白人长时间的教化下,将他们带入文明社会才行。这样的说法,在南方得到了不少的支持,但对北方来说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