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剪辑师动手之后,陈然一刻都不敢分心,他和王默就站在操作手身后,不时就会商量一下对于素材的使用意见。

  这些不同素材经过不同方式搭配,拼接,有可能出来的效果会完全不同,故事甚至南辕北辙,所以他必须时刻盯着,保证所有镜头使用,全部符合自己脑海中的设想。

  在华国,是导演负责制,导演才是一部电影话语权最大的人。不管是前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剪辑都能全全参与。

  而好莱坞是制片人负责制,很多时候导演只是拍摄的工具,是没有权利剪辑的。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好莱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拍摄《天国王朝》时,最后的公映版本和导演剪辑版,完全是两部影片。

  《天国王朝》的票房失败,其实不能全怪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虽然他兼任了制片人,可二十世纪福克斯高管,对影片后期剪辑的指手画脚,是影片失败的主要原因。

  陈然在北电的读书的时候拉片会,就看过这部影片的两个版本,公映版本简直就是个灾难,其中故事前期的铺垫不够,后面就出现了让观众莫名其妙的剧情,还有其杂乱的叙事节奏,让影迷看过之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但是相比于公映版本,雷德利-斯科特的导演剪辑版时间更长,全片190多分钟,至少把这个故事给讲清楚了。

  由着导演拍摄没有制片人管理就是好事情吗?那可未必。

  想想哪个电影院会愿意给这种190分钟影片多排片?你排两场的时间,别的电影可以排三场甚至四场,电影院凭什么放映你的电影?

  不谈别的,就说《无极》,如果无极的制片人不是陈诗人的老婆,而是一位能管得住陈诗人的强势制片人,那《无极》可能就又是另一个走向了。

  像陈然这部《成何体统》,后期的特效镜头并不多,工作量相比那些古装仙侠大剧来说没那么复杂,但也绝对谈不上轻松。

  “停,小甘,把二十七号镜头换到这里,十八号和十九号镜头之间淡入,对,没问题!”陈然不时的会打断剪辑师的工作,在和王默商量过后,还会让他修改剪辑方案。

  操作手是名叫甘晟,也是北电的毕业生,其实按照生日来算他还比陈然小上几个月。

  他也是王默的带过的学生,当时和他一起剪辑短剧的学生之一。

  “陈然,这里如果使用一点高速慢镜怎么样?”王默指着屏幕中,刚刚完成的画面,那里是北舟在湖面上打斗的场景。

  “先保持这样,等到剪辑完成加上特效之后看看效果,再决定用不用。”

  王默听到他的话,只是在本子上记下自己的意见,这才是第一遍剪辑,后面还会至少有两三遍,还得配合上特效,他不也着急。

  后期工作一开始,包括后续加入的曾静这个制片人在内的所有人,几乎不会走出后期工作室,就连解决吃饭问题,都是靠外卖解决。

  影片的剪辑工作进行的不算快,反反复复的拼接,对此,一天的时间可能也确定不了多少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