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料到了众臣会是这种反应,但他懒得解释,其实也解释不清,只得下了逐客令,众臣都在惊愕失神之中,正不知道该对皇帝说什么,闻言无不如蒙大赦,赶忙施礼后退了出来,全都觉得需要回家好好睡一觉,否则脑子就要炸开了。

  众臣退下后,御前侍卫司指挥使、中郎将刘汉走了进来,叉手说道:“明天几时启程,臣请陛下示下。”

  “早点走,”李自成拿起笔来,“辰初(早上七点)起碇。”

  辰初其实不算早,刘汉问道:“陛下还要上山吗?”

  “按理昨天就该上山。这次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来长沙,也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了。朕一定要去看看。”

  昨天是端惠妃窦美仪的忌日,因为来到长沙已是下午,接见完群臣和卫匡国更是到了傍晚,所以李自成才没去扫墓,本以为能在长沙多待几天,既然错过了正日子也就不必着急,中秋节再去也挺不错,谁料计划没有变化快,明天却又要走了,只好挤时间一早去看看。

  可是刘汉却不赞同皇帝去扫墓,说道:“陛下,这话臣昨天就说过,您是天子,只祭天地社稷、列祖列宗,祭扫端惠妃陵寝的事还是由臣代劳吧。”

  “你劝过了也就行了,”李自成开始默写自己填的那首《浪淘沙》,准备明天烧给窦美仪,“朕悄悄去,没人会知道。”

  “守陵的宦官会知道!”

  “他们敢外传?”李自成停笔看向刘汉,眉头紧锁,眼睛里充满了寒意。

  刘汉想起了外传“书法天成”而被杖毙的那些宫女宦官,急忙说道:“那倒是不敢。”

  “这不就得了?”李自成又低下头去接着写,“你再叮嘱一下也就是了。”

  “如果半路遇到人怎么办?”刘汉又问。

  “别人又不扫墓,谁会那么早就上山!你退下吧。”李自成不以为意,轰走了刘汉,但他有点太乐观了,第二天祭扫完毕下山的时候,刚刚走到半山亭(翊武亭),他就遇到了两个上山的人。

  李自成等人都是寻常打扮,暴露不了身份,但是刘汉仍然说道:“陛下您别说话,他们如果搭话,让为臣来打发。”

  “还真有人这么早就上山!”李自成笑了笑,“又没抓到现行,不用这么紧张。”

  “反正也不认识,您别搭理他们,”刘汉又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快走了拉倒。”

  不认识才能听到实话!李自成暗暗嘀咕了一句,不听刘汉劝告,迎上来人笑道:“天气不错!先生们早啊!”

  这两个人一个是岳麓书院的新任山长刘自廷,攸县人,字嵋若,以奇才工诗名于时,刚来长沙不久,另一个是大顺国子监祭酒黄学和的次子,姓黄名鈊字仲宣,虽然是善化(长沙附郭县)本地人,父亲又是高官,但是本身没有官职,所以两人都不认识李自成,李自成也不认识他们。

  但是两人听出了李自成的口音,又见他的从人个个头角峥嵘,气概不凡,心里已经有数,互相对视一眼,并不多说什么,只是拱手回了一句“先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