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军事方面,李威的总兵力超过了四万人,看起来实力一下子猛增了许多,但他却一点都不开心。

  原因很简单,李威养不活这么多人,短时间没有问题,但时间一长,钱粮方面根本无法支持下去。

  但李威又不能猛的立即砍上一刀。

  总不能别人前脚刚带着人过来归顺,你后脚就把对方给解散了吧?

  如此简单粗暴,那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李威与张仲允、范文昭等人几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将归顺过来的数十名中高级军官全部官升一级,然后全部调入开封,与自己的本部兵马融合,至于他们手下的兵士,则是去除老弱,保留精壮。

  当然,李威也不是一刀切,被踢出队伍的兵士,不仅会得到一笔钱财,还会在本籍所在地得到一定数量的田亩。

  大家也算是皆大欢喜。

  李威目前手中的兵力保持在三万出头。

  局势既然稳定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分蛋糕。

  大家一路跟着李威出生入死,为的不就是名和利?

  李威前番举荐李知训为宋州刺史,前后将近一个月,一点消息都没有,他为此还很烦恼,但是后来李威发现,各地节度使藩镇,哪里有人还会去守以前的规矩,都是自行任命地方州县各级官员,事后写个奏折传上去就是了,你朝廷同意不同意已经不重要了,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想想也是,你天子躲在蜀地连个消息都没有,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大家还是各顾各的吧!

  封官,大赏,那是所有人都高兴的事情,借此,李威也能极大提升自己的威望与地位。

  李威身兼汴州刺史,军政一把抓,但政务方面的实际掌舵者是节度判官范文昭,他也是大家公认的李威麾下第一文官幕僚。

  宋州刺史李知训,防御使葛从周。

  亳州刺史汪行远,防御使王弼。

  颍州刺史高询,防御使胡延。

  高询一直是范文昭的副手,其人低调寡言,做人做事一丝不苟,性格严苛,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李威同样也不喜欢他,但范文昭却极力举荐其为颍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