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次拿到短片金棕榈要让人亢奋的多。
短篇金棕榈,大家会认为你是走了狗屎运了,毕竟没拍过长片,始终差着些什么。
而这一次的评审团大奖,却代表着自己登堂入室了!
加上最佳新人和影后,相当于一跃国内挤身“名导”之列!
就是有一些些遗憾,手里拿着的要不是奖状,而是真正的正牌金棕榈,那该有多好啊?
曹任不由地有些得陇望蜀了起来。
不过他也知道拿金棕榈比评审团大奖难度要大的多,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没有一部非常有说服力的作品,凑齐天时地利人和,只怕是难再拿到了。
做了一番心理建设,曹任冲着评委坐着的方向笑着点了点头,紧接着又看向了《房间》剧组坐着的位置。
“谢谢评审团的评委们对我的厚爱,对《房间》的喜欢,这让我拥有了一种继续在光阴的世界上翱游,拍出更优秀作品的动力。”
“我还要谢谢我的爷爷,父母,还有我长大城市,没有他们对我从小的艺术熏陶,我可能很难对电影创作产生兴趣,另外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北电,我的老师谢非,中影公司,青影厂,没有他们,这部作品不可能那么顺利的拍摄完成。”
“最后我要感谢陪我度过拍摄期的每一个人,范兵兵,张子风,范韦,冯远争……”
曹任的感言时间也不算太长,所以他也没说那么多有的没的,程式化的将要感谢的感谢完,再次举了下手里的奖状便走下了台。
坐回座位,范兵兵好奇地偏过身子来,“今晚还有机会拿金棕榈吗?”
“你以为戛纳是我家开的啊?”
“如果没拿评审团大奖,那还有百分之一的机会,现在,机会是零好吧!”
“嘿嘿,我就问问,万一呢。”范兵兵莞尔一笑。
“没有万一。”
确实没有万一了。
最后的金棕榈大奖则是给了罗马泥亚的作品《四月三周两天》,讲述八十年代末期的一个女大学生意外怀孕后堕胎的故事,刻画人性之作,更兼有那个东欧剧变的历史大时代作为背景。
对于它拿金棕榈,曹任也是服气的,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