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门前街,百年老字号。
从东栅栏到西栅栏三百米汇聚了四九城的老字号,过去把这里叫廊坊四条,是朱棣当初迁都之后为了拉高京城的GDP,低矮的商铺就叫廊坊。
老燕京的地名有个规律,并排的胡同用数字排序,比如东四有头条到十四条,因此前门廊坊也出现了廊坊头条和廊坊四条。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皇帝下令要在外城的四百四十条胡同安装栅栏,白天为了阻挡无照经营的小商贩,晚上就是为了防贼。
这条街上汇聚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来顺、同仁堂、内联升的布鞋、瑞蛱祥的绸缎、张一元的茶叶、六必居的咸菜、大观楼的电影、天蕙斋的鼻烟等等,不过在人道洪流时,这些老字号都改名了,目前还在陆续恢复。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挂炉全聚德,焖炉便宜坊。
这些顺口溜就是老燕京人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
虽然此时的京城不是那么繁华,但很快,1978年后,那就是一天一个样。
1978年有一个信号,很多人抓住了,那就是国家引进了几部日剧、
1978年10月26日,在燕京,天津,上海等七个城市举办了‘日本电影周’,播放了【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这三部影片,一代人的高仓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望乡放映后,有不少观众斥责这是一部“黄色电影”,要求禁映。有人甚至说“映了这样的影片,社会上流氓不是更多了?”
在这场争论中,大作家巴金、曹禺纷纷在报纸中开辟专栏对电影进行辩护。当时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孟广钧先生在《人民x报》第四版刊发文章《精湛的艺术深厚的情谊——日本电影周影片观后》一文对电影进行了力挺:“与电影《追捕》相比,《望乡》这部影片更有深度,
陈实也捕捉到了这个信号,上层在逐步解封一些东西,这就像未来C字头电视台放行尸走肉和绝命毒师一样。
其实这几部日剧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可以说毫无尺度,但在78年这时期,这简直让人震惊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在此之前【第二次握手】这部书都可以成为禁书,这本书的尺度还没熊出没的尺度大,可见突然放出望乡这类影片带来的冲击了。
【第二次握手】原名【归来】,是作者张扬根据他舅舅的故事所写,79年重新出版,销量高达430万册,但很多人之前都是秘密流传的手抄版,传着传着就有人把书名归来改成了第二次握手。
再传着传着,就有人把情感戏修改了,原本压根没什么亲热的部分,有的读者就自己修改传给别人看,结果越传越有颜色了,写的那个刺激,所以等到正式版发行后,很多人买来阅读感觉和自己读的不一样。
路过邮局,陈实把怀里的厚厚的信封拿出来,寄给了上海的革命故事会。
年关将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了,快差不多一周,慢的话就得十天半个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