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们很快拿出工具做起了模型,林百祥跟在他们身旁随时指导。

  模型比实物要简单的多,毕竟模型不用考虑工艺问题,只需要逐步摸索,先做出同画图上接近的模型。

  做好之后,再把模型拆开,每个部件都仔仔细细的拆开放好。

  拆散放开后,工匠们就可以根据每个部件制作等比例放大件了。

  他们今年浸润此道,根本不用画图,拿眼睛一量基本上就能在脑子里计算出大差不差的尺寸了。

  不过林百祥对他们这种工作方法很不接受,他早已经在殖民地推广标准化作业。

  是以他要求工匠们认真的画各部位的结构图纸,而林百祥则是尝试绘制了新船完整的线图。

  逐件绘制部件的结构图纸,比较耗费时间,除了要把每个部件等比例放大外,还需要做详细测绘。

  这样一来工匠们的时间被大大耗费了,工匠们找到陈木梁诉苦。

  陈木梁不敢违背林少主的命令,只好召集了几个精锐工匠组成一个测绘小组,专门配合林少主做新船的测绘画图工作。

  而他们则是架设船台,铺料制作原型船。

  古晋船厂的船台是彻底的干船坞,工匠们根本不用费心准备,直接开始建造。

  林百祥看过之后,有点担心的问:排水量170吨的船,很沉的,使用这种干船坞,造好后拉不出去怎么办?

  陈木梁打包票道:“少主不用担心,这样的船轻得很,保证能拉出去。”

  看到陈木梁信心满满,林百祥也不再多说。

  因为是做原型船,是以木料也不需要精心准备,先以现有的材料调用,等原型船做出来后,测试定型后再议定建造标准。

  造船工序中,首要的就是竖龙骨。

  福建的造船匠中有句俗语叫做“水浸千年松,搁起万年杉”,是以中国工匠造船一般选用松木作为龙骨木料。

  竖龙骨就如同建造房子上梁一样重要,工匠们通常都会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谓之“起工”。

  加工好的龙骨被端正牢固地安置在地面上后,要在龙骨木料前部缚一棕片,尾部扎一红布,俗称“头棕尾红”,寓意从头到尾都能红艳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