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问题是个大问题,没想到也就罢了,想到了就得立即解决,至少得立即叫停那个不确切而且有隐患的说法。

  韩霖的才华被埋没是个怪问题,虽然同样越早解决越好,但是既然怪,那就急不得,只能让都司监慢慢查访。

  除了这两件事之外,现在还有一件事要处理:明朝兵部职方司主事陈邦彦的长子陈恭尹来到长沙已经有些日子了,还在等着大顺皇帝的召见。

  李自成尚在辰州的时候,田见秀就已经向他奏明了陈恭尹来长沙的目的,那时候米国珍早已出兵,袁州(今宜春)也打了下来,陈恭尹目的达到,应该赶快回去复命才对,为什么却逗留不去?莫非是想让顺军采取进一步动作,向临江府(府治今临江镇)发动进攻?

  这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事!

  如今已是七月中旬,清军的浙江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八月就会干掉隆武帝朱聿键,占领整个福建,可是顺军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搞定江西,如果贸然扩大作战规模,必然会把腾出手来的闽浙清军吸引过来,虽然不至于打成最后的决战,但肯定会旷日持久,严重消耗大顺的实力,影响以后真正的决战,得不偿失。

  所以李自成不打算召见陈恭尹——又不是明廷的正式使臣,只是区区一个兵部主事的儿子,不见不算外交失礼。

  但是不见归不见,处理还是要处理的,因此李自成召来了顾君恩和田见秀,说道:“江西战事不能扩大,都督院还是把陈恭尹打发回去吧,朕不能给他任何承诺,就不见他了。”

  军方当然也不希望扩大江西战事,对他们而言,武昌和襄京要比南昌的诱惑力更大,但是田见秀却仍然说道:“江西战事的确不宜扩大,可是赣州能起到牵制清虏的作用,如果赣州有失,江西尽归虏有之后,恐怕就要把矛头转向湖南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似乎应该尽力协助明军保住赣州。”

  这话很有道理,但剧本却不是这样写的,在剧本里,金声桓打下赣州之后一心做他的“江西王”,连当时占据湖南的何腾蛟都没打,更别说打他畏之如虎的大顺了。

  李自成笑道:“田卿言之有理,但是袁州方向不能再有大的动作,就算帮助明军,也不能引火烧身。”

  “陛下说得是,”田见秀点头称是,却又面有难色,说道:“不在袁州方向动作,就只能在茶陵方向动作了,可是茶陵以东有石含山(万洋山)阻隔,距离吉安又近,如若我军翻越石含山前出,前有强敌坚城,后方接应困难,恐成孤军深入之势,令人担忧。”

  田见秀对答如流,让李自成非常欣慰,看来都督院没有停止思考,对战略问题保持着本就该有的重视和考量,并没陷入到日常的装备和训练当中,变成一个事务性部门而不能自拔,只不过他们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对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要不要了解一下?李自成心里默念着,点拨道:“也许可以去当当山大王,不要后方,自己搞根据地建设,自己就是自己的后方。”

  “就像,就像梁凝祉、刘汝魁经营英霍山区那样?”还是顾君恩的反应快。

  “没错,”李自成点头赞许,笑道:“深入到石含山——改个名,叫井冈山吧——深入到井冈山的腹地去,剿匪和推行新政双管齐下,站稳脚跟之后再图发展。反正是在吉安的侧方楔一颗钉子,在城里还是在山里并不重要。”

  “惭愧惭愧!”田见秀摇头苦笑,“还是陛下圣明!有现成的例子,我们竟没想到,光想着去打永新县城了。”

  对这一点李自成倒也能够理解:人人都有思维定势,打县城、打府城、打省城,这才是官军该干的事,土匪才去占山为王呢!不是谁都一下子就能转变观念的。

  所以他没说什么,而是问道:“让李来亨带一个加强标挺进井冈山,田卿你觉得怎么样?”

  “太年轻了吧?”田见秀有些犹豫,“是不是派个老成点的人?”

  年轻怕什么?做为著名的夔东十三家之一,他在茅麓山建立抗清根据地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二岁而已,现在只是提前了两年,难道年轻两岁他就会变成一条虫?

  李自成笑道:“正好要用年轻人的闯劲,而且茶陵、酃县(今炎陵)都在他的后方,虽然接应困难,但总还能接应得上,不像英霍山区彻底地孤立无援。让他去历练历练,不必过虑。”

  “既然陛下这样说,那么为臣遵旨。”田见秀倒是不犟。

  李来亨智勇双全,胆大心细,其实是个合适人选,只不过他是李过的义子,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拦总还是要拦一下的,所以田见秀也只是做个姿态。

  李自成不去管他,又问顾君恩:“湘赣边山区的地理和民情都很复杂,除了百姓是汉人,其他也不比怀化郡的峒区简单多少。主政的文官派谁去好,顾卿你有什么建议?”

  梁凝祉当过英霍山区南麓的商城县令,因此被派到了英霍山区,湘赣边既然要照着鄂豫边的药方来抓药,那自然应该派一个井冈山西麓的县令去,可是皇帝既然这样问,那就一定还有别的想法,顾君恩沉吟了一下,说道:“酃县位于井冈山西麓,相对了解山区的情况,县令曹翰国也算干练,本是合适人选,但是诚如陛下所说,酃县做为后方,负有接应前方的责任,担子也是不轻,与其调动曹翰国,另委官员接任酃县,造成两地均为新官,不如曹翰国不动,直接委任新官前往井冈山腹地。”

  李自成正是这个意思,但他没有目标人选,点头问道:“顾卿觉得派谁去比较好?”

  顾君恩说道:“这个人最好是江西人,宋应升(宋应星长兄)本来合适,但是他已就任袁州府尹,不宜轻动,其他现成的就没有了,不过集贤馆最近倒是召来了一个,姓魏名禧字冰叔,宁都人,与其兄魏祥、其弟魏礼并美,世称‘三魏’,虽然没有从政经验,年纪也轻,而且好像也没最终拿定投效我朝的主意,更像是来考察之后再做决定的,但是据说此人‘思患预防,见几于早,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如果能够帮他下定决心,也许可以一用。”

  “还有这么个人?”李自成自然明白顾君恩的话外之音,笑道:“那么朕就亲自会一会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