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十一月十二日桂监国东返的这一天,诚心降清的郑芝龙终于也看到了清朝的“诚心”。

  自从郭必昌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之后,清军汉岱所部已然退军,看来这确实是场误会,不久又有清朝内院二人带着博洛的书信来到了安平(今安海)。

  书信大意是说,博洛之所以看重郑芝龙,正是因为他拥立了隆武帝,如果连这个本事都没有,“吾何用将军哉!”并且安抚郑芝龙说,人臣事主,只要尚有可为,就应该尽心竭力,如果无力回天,则应该转投明主,乘时建立不世之功,“此豪杰事也!”最后还许诺说,如今“两粤未平,铸‘闽广总督’印以相待”,请郑芝龙尽快到福州来,商量两地的人事安排。

  郑芝龙见信大喜,决定前往福州,又听说郑彩从普陀接来了鲁监国朱以海,自思有了见面礼,急忙命令郑彩把朱以海送来,可是郑彩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哪里肯听他的?早把朱以海给藏了起来,找了个身材样貌都差不多的替身,密嘱手下说:如果郑芝龙来要人,那就把这个替身勒死送给他!也不知道这个倒霉的替身招谁惹谁了。

  但是郑芝龙没来要人,因为他已经顾不上了。

  降清的决定公布后,除了不是郑氏嫡系的安南侯杨耿、平夷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寥寥数人之外,郑氏集团的文武官员全都表示拥护,尤其以执掌主力中军的都督施福及军中新秀、佥都督施琅叔侄俩的态度最为坚决,这让郑芝龙的底气更足了,可是谁料到,外人都很支持他,他的家人却坚决反对。

  “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郑芝龙长子,人称“国姓爷”的朱成功听说后,立即赶来劝道:“虎离山则不威,鱼脱渊则困。投清不是良策,请父亲三思。”

  “我还不知道虎不离山,鱼不脱渊的道理?”郑芝龙倚老卖老,冷笑道:“可是安平(今安海)仅有弹丸之地,偏处闽南一隅,能算什么山?又算什么渊?”

  这还都不怪你?朱成功一阵气闷,怒怼道:“安平虽小,闽粤却大!”

  “大又如何!”郑芝龙厉声高叫,不由得也怒了:这猴死囝仔(熊孩子)竟敢暗讽老子,简直是反了!

  朱成功并不畏惧,慷慨说道:“闽粤之地山川阻隔,闭塞难行,不比北方平阔,可以任意驰驱。如若凭险设伏,选将练兵,收人心以固其本,兴贩各港以足其饷,即便号召天下,又有何难?”

  怎么听起来比我的野心还大?郑芝龙没有喜悦,只有担忧,担忧郑氏一族将要毁于朱成功的野心,当下拂袖而起,呵斥道:“你只是个学生,才带了几天兵?竟敢大言不惭,教训起你爹来了!书上就是这么教你的吗?真是无礼之极,还不速速退下!”

  “父亲!”

  “退下!”

  朱成功无奈,只得退出,恰好遇到四叔郑鸿逵走来,见他满脸沮丧,问道:“大木(朱成功字),你怎么了?”

  朱成功把劝说父亲不成,反被父亲训斥的话学了一遍,然后说道:“叔父您去劝劝我父亲吧,似这等不思进取,甘居人下,好似鱼游釜中,肉处几上,只恐后患无穷。”

  郑鸿逵是武科出身,长期混迹于南京官场,深知什么叫做翻云覆雨,反复无常,闻言痛以为然,入内对郑芝龙说道:“人生于天地之间,有如朝露,转瞬即逝,如果能够建功立业,垂名异世,理当抓住时机,不可错失。大兄当此国难之际,位极人臣,如果时事不可为,弟亦不敢虚鼓唇舌,变乱是非。可是大兄如今带甲数十万,舳舻塞海,粮饷充足,若是辅佐明君,号召天下,四方豪杰自当响应,为何却要委身于鞑虏之下?此弟为大兄所不取也。”

  郑芝龙虽然与郑鸿逵不和,但是毕竟还没撕破脸,人家又是为了他好,不能像训斥儿子那样训斥郑鸿逵,只得耐着性子说道:“自从甲申之变以来,海内鼎沸,好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如今清朝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我若与之相抗,振一旅以敌天下之兵,何异于螳臂当车,以卵击石?休说建功立业,垂名异世,只怕想要苟活于世,亦不可得。与其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何如乘其招我之机,全军归诚,择主而事?古之豪杰不也有如此行事的吗?”

  这么振振有词?郑鸿逵情知说服不了郑芝龙了,叹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大兄这样轻信于人,离开部属,孤身前往福州,就不怕是个圈套吗?”

  郑芝龙迷之自信,断然说道:“贝勒已经铸好了闽广总督的大印,等着我去商量人事安排。人以诚待我,我以诚应之,有什么可怀疑的!”

  郑鸿逵无语,只好告退出来,找到朱成功说道:“你父亲心意已决,再无劝说可能,很快就要前往福州,届时必定会带上你同去。你若愿意同去,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如果不愿,此地不可久留,你当速速离去。”

  朱成功也明白父亲不会把他留在军中,闻言不敢耽搁,立即拜别母亲,痛哭道:“逢此乱世,山河破碎,父亲意欲降清,儿子苦劝无果,只得远走避祸。儿子不孝,今日拜别慈颜,不知何日再见。”

  朱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虽然是日本女子,却也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是个有胆有识,性情刚烈之人,闻言垂泪道:“难道儿父不是中国人吗?今惜一死,将来有何颜面以对中国?我儿能行大义,不为迂孝,娘心甚慰。休要牵挂为娘,唯愿我儿千万珍重,也好让为娘放心。”

  朱成功闻言,情不能已,跪伏在地,大放悲声。

  田川氏同样心如刀绞,但却擦了擦眼泪,催促道:“事情紧急,我儿休再悲伤,快快去吧。”

  事情确实紧急,如果让郑芝龙知道了,也就走不了了,朱成功无奈,只得请田川氏上座,郑重叩首道:“请母亲也多多保重。”

  母子就此洒泪而别,朱成功邀集军中志同道合之人,乘船出走金门,其时正值日暮,残阳如血,落霞胜火,海面上一片跳跃的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