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允登狼狈逃进潜山县城,部下骑兵一个没剩,步兵折损大半,火炮全部丢失,衣甲器物丢失殆尽,知县韩国玺震惊不已,不敢多问什么,却又担心顺军会尾随而来攻打县城,犹豫再四,只得派人前往霍山联系安庆巡抚王懩,想要让他带兵回援。

  王懩此时正在驰援六安。

  他的“三省会剿”计划是,黄州总兵徐勇攻击麻城,从西面逼近大顺寨和天堂寨;九江总兵冷允登攻击英山,从正面逼近;他自己则走桐城、霍山一路,从东面逼近,只要三路大军一会合,大顺寨和天堂寨便是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凭他们宰割。

  这个计划若能实现,确实也够大顺寨和天堂寨喝一壶的,可是它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先是徐勇受到田虎的牵制,没等打下麻城就撤回了黄州,然后天堂寨寨主王鼎又主动出击,对六安发动了围攻,导致刘汝魁可以专心对付冷允登,嵩尖寨一战将其击溃,“三省会剿”其实已经破产了。

  但是王懩不知道徐勇和冷允登的现状,仍然以为会剿计划推进顺利,听说王鼎出山,情知天堂寨主力必定都在六安城下,半刻没有犹豫,立即领军往六安扑了过来。

  王鼎并没全力攻打六安,只是造出声势,要把王懩吸引过来,以便减轻刘汝魁的压力,听说王懩如愿引兵来救,便就立即放弃了围城,北上够奔霍邱而去,搞得清朝寿州驻防副将毛贵也坐不住了,赶忙调集兵马往救霍邱,可是等他赶到的时候,王鼎早又折向东南,奔着庐州(今合肥)方向去了,他只碰到了尾随而来的王懩。

  庐州府居于江淮襟腰之间,号称“淮右噤喉,江南唇齿”,自古为战守之冲,自长江北出,得此地可以西问申(今信阳)蔡,北向徐寿,争胜于中原;中原得此,则有如“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其势可以席卷而收之,位置如此重要,当然不容有失,于是王懩和毛贵合兵一处,又马不停蹄地往庐州赶来。

  可是等他们赶到庐州,却发现王鼎根本就没来,不由得全都懵了,好几千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王鼎哪去了?原来他虚晃一枪,把王懩和毛贵引往东南方向之后,半路突然调头,折向了西南,与二人背道而驰,重又回到六安城下,突然发起了进攻。

  这一次王鼎不再留手,指挥兵马全力攻打,六安本来就没有几个守军,又没料到王鼎会去而复来,猝不及防之下很快告破,王鼎进城好好休息了两天,派人前往英山打探刘汝魁的消息。

  可是探子还没等回来,王懩和毛贵却已经引兵杀来了,他只好继续牵着王懩和毛贵绕圈子,再次来了个背道而驰,直奔东南方向的舒城而去。

  王懩和毛贵又一次扑了个空,虽然恨得牙根直痒痒,却也长了个心眼,决定兵分两路,毛贵从后追击,王懩直奔霍山,防备王鼎再次改变方向。

  这次让他们算对了,王鼎故技重施,再次调转方向折而向西,但是他忘了,一计不可二用,他这都是第三次使用了,人家能不防着他吗?结果迎头撞上了王懩,正在力战之际,毛贵从后杀来,无奈之下只好引军而走,因为南有庐镇关、北硖关等险要阻挡去路,只得折而向东,想要经过庐江绕到桐城去。

  可是现在形势变了,王懩和毛贵已经摸到了他的规律,仍然分做两路,毛贵从后追击,王懩经过他不敢走的庐镇关,直插桐城,再一次堵住了他的去路。

  王鼎不敢恋战,只好继续南撤,可是再往南就是长江了,西有安庆,东有池州,回旋余地已经很小,而且出了山区,不再方便隐蔽行踪,他必须尽快跳出这一片狭窄的平原丘陵地域,西渡练漳河(大沙河),重新进入潜山以西的山区,否则很可能会被优势兵力合围在这里,无险可守之下,那就只能全军覆没了。

  情况十分危急,好在有惊无险,他顺利渡过练漳河,来到了高河埠(今高河镇),正想休息一下,不料王懩却从上游的青草塥(今青草镇)也渡过了练漳河,从北向南压了过来。

  王鼎再次引军而走,可是士卒已经十分疲惫,终于在观音港(今观音铺)被清军追上,寨兵终究不如正规军,同样的疲惫之下战力掉得更多,在霍山还能跟王懩打得有来有回,这次却一战之下,大败亏输,王鼎引败军夺路而逃,刚到三桥镇,毛贵也已引军赶到,迎头又是一顿截杀,王鼎手下三千多人至此只剩了不到一千人,拼命杀出一条血路,想要西渡皖水,够奔小池驿。

  可是,他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敌人——回到太湖县城的冷允登。

  冷允登惨败于刘汝魁,先是逃到了潜江县城,刘汝魁挥师攻打,连日不克,又一直没有王鼎的消息,担心其安全,只得撤围往霍山方向机动,想要接应王鼎,冷允登趁机回到太湖县城与留守部队会合,本来打算取道宿松回九江去,忽又听说王鼎窜到了桐城一带,王懩和毛贵正在围追堵截,便又改了主意,打算在王鼎身上出一口恶气,于是逗留在太湖未去,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

  王鼎西渡皖水,全军又累又饿,想到小池驿获取补给,然后折向西北,先找一个附近的山寨栖身,不料刚到小池,冷允登却忽然杀到了。

  王鼎措手不及,慌忙应战,可是疲惫之师哪是冷允登生力军的对手?一时之间打也打不过,走也走不脱,正在束手无策之际,王懩和毛贵引军杀到,寨兵再也坚持不住,顿时大溃,王鼎眼见事不可为,仰天长叹道:“我欲杀虏复国,中兴大明,奈何运乖时蹇,陷入重围,只恨刘汝魁浪得虚名,没能击败冷允登,枉费我一番苦心!贼子不足与谋,徒令我抱恨终天,死不瞑目!”

  说罢,他拔出佩剑,自刎而死。[注]

  **********

  [注]据《续明史纪事本末》和《清史纪事本末》记载,王鼎在天堂寨抗清一直坚持到顺治七年(1650),鼎盛时期曾经攻破六安、霍山、英山、黄梅、广济等州县,威逼庐州、光山、商城等地,被南明永历帝授为兵部尚书,总督凤阳义军,后因遭到清朝两江总督马国柱优势兵力的进剿,不得不跳到外线,将次子王光斡寄居于英山,携长子及家人率军转战于潜山、太湖之间,不幸失败,被清军俘获,拒不投降,同年于南京就义。按:小说中现在的时间是顺治四年二月,马国柱还在宣大总督任上,要到七月才会调任两江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