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婆邀请大西军到云南去,在广东东莞,张家玉也收到了道滘抗清首领叶如日的邀请,请他担任主帅,带领乡兵反抗清朝的统治。
张家玉接到陈邦彦和陈子壮相约抗清的书信之后,一直在联络义勇,积极准备起事,接到叶如日的邀请,不禁大喜,立即欣然前往,题授叶如日为守备,精选骁勇乡兵五千余人,于三月十四日攻入东莞县城,杀了典史赵玄胤、巡检赵知端,活捉知县郑鋈,一时声威大震,临近的惠州、南海(今属佛山)、顺德、增城、龙门、新安(今属深圳)等地纷纷响应,抗清武装简直成了遍地开花之势。
形势一片大好,义军个个欢欣鼓舞,纷纷要求一鼓作气,乘胜拿下广州,张家玉自知乡兵攻坚能力不足,没敢贸然行动,而是先以原来的明朝儒学训导张珆为东莞知县,驻守县城,然后还师道滘,开始打造攻城器具,联络各地义军,打算做好准备之后再行攻取广州。
可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李成栋这个时候已经回到了广州,还没等张家玉做好准备,清军却先来了。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那就打吧!
三月十七日,张家玉率部与清军大战于万江,阵斩原属福建郑家军的清军副将成升,一时倒也未落下风,但是义军毕竟只是乡兵,缺乏训练,不识战阵,靠着一时血勇顶了一阵子,却到底难以持久,最终还是败了下来。
这一败,义军士气大堕,原来乘胜攻取广州的乐观情绪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心丧气,到处都蔓延着失败情绪,张家玉和叶如日虽然拼命鼓劲,效果却不尽理想,结果次日清军进攻道滘时,丧失了斗志的义军再次战败,张家玉只得与叶如日收拾残部退走新安,清军则开始清乡,到处搜捕义军家属,大肆屠杀,张家玉的家人也没能幸免,祖母陈氏、母亲黎氏以及妹妹张石宝俱都投水自尽,妻子彭氏被执,不屈而死。
新安西乡也有一支乡民的团练武装,为首之人是当地秀才陈文豹,原本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境安民,并没有明确的抗清意图,受到张家玉光复东莞县城的感召,这才决定投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之中,他的母亲也深明大义,把家里窖藏的两瓮银子和全部家产都交给了儿子,支持他招兵买马,收复失地,这一幕毁家纾难也太拉风了,引得附近义军纷纷来附,就连山匪海寇也都来了,张家玉到新安,也是投奔他来的。
听说张家玉来了,陈文豹非常高兴,赶忙带着李万荣、赵省一等将领出外迎接,跪拜道:“公台(对高官的泛称)奋举义旗,世人敬仰,能到西乡来,实乃文豹三生有幸。”
张家玉任侠好义,多与草泽豪士相交往,并不以高官自居,见到陈文豹等人出迎,早已跳下马来,上前扶起众人,说道:“我本想乘胜攻取广州,不料却败退到了这里。败军之将,承蒙御赤(陈文豹号)与诸位不弃,何敢受此大礼?”
陈文豹抱拳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公台不必过于挂怀。我这里尚有许多兵马,愿以公台为帅,悉听调遣,必可再占东莞,光复省城!”
“御赤豪爽!”张家玉哈哈大笑,与众人入内,不免推让一番,终于在主位上坐了,说道:“诸位抬爱,张某却之不恭,只好忝居主帅之位,却也不能无所作为,有伤诸位的信任。不知诸位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这才刚到,不说休息休息,便问战守之事,众人心悦诚服,无不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想要攻打新安县城,张家玉了解了义军的兵力之后,捻须笑道:“依我看,咱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以偏师出其不意,攻取南头的东莞盐场,与西乡主力形成对县城的两面夹击之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从而攻取县城,然后再挥师攻取归德盐场(位于沙井一带)。得了城里的粮草,再取了两个盐课司的银钱,有饷有粮,可成大事。”
众人轰然叫好,于是依计行事,张家玉题授李万荣为参将,领兵两千攻打南头,又题授陈文豹为总兵,与他一起率领主力坐镇西乡,赵省一等其他将领也都各有题授不等,众人踊跃,轻松便拿下了东莞盐课司和新安县城,盐大使李逢春和新安典史何彦炜授首,只有知县张文煋趁乱逃了出去。
逃了就逃了吧,张家玉也不去管他,又与陈文豹等人杀奔沙井而来,很快又攻占了归德盐课司,归德盐课大使朱玉熏也做了刀下之鬼。
可是,正在义军攻打沙井的时候,新安县城里的萧一奇、黎民福情知义军难以长久,不愿跟着殉葬,联络了董天爵等人,纠集兵勇重新占据了县城,并把知县张文煋也给接了回来。
县城丢了也就没有根脚了,张家玉慌忙又要引兵来夺,李万荣劝道:“董天爵乃是将门之后,颇有韬略,既敢重占县城,必会严阵以待。我们仓促去打,恐怕难以取胜,不如退据大鹏城,养精蓄锐,徐徐图之。”
陈文豹反对道:“董天爵我也认得,虽是将门之后,却也不曾领兵,纵有韬略,不过是空谈而已,况且县城数日之内几度易手,人心不稳,并无固志,若不乘胜速战,日后恐难再下。”
张家玉点头称是,引兵复攻县城,可是董天爵用事实证明了他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张文煋、萧一奇、黎民福等人又恐吓百姓,说是如果附逆,清朝大军一到,必然进行报复,“没见到道滘屠乡的惨烈吗?城外的逆兵可以逃走,城里人守家在地,拉家带口,逃又能逃去哪里?与其到时候白白送死,不如同心守城,好歹不至于连累家人。”
这一招管用,城里人担心清军报复,顿时万众一心,拼死抵抗义军,果如李万荣所说,新安城还真的打不下来。
张家玉无奈,只好进行围困,可是清朝的援兵却又到了,一路由监军副使戚元弼率领走陆路而来,一路由郑家军的施福、施琅叔侄俩率领,乘舟泛海而来,张家玉有过一次失败的经验,知道不能在陆地上硬刚清军,只好寄希望于水路,急忙命令叶如日和李万荣分兵前往沙井的乌沙、沙头一带,只许伏击袭扰,不许正面对战,希望能够阻滞戚元弼前进,以便给水战获胜赢得时间,从而吓退已成孤军的戚元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