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的政治格局中,藩王宗亲制度所带来的危害犹如隐藏在暗处的巨大阴影。
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它的负面影响却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国家的根基。
其实,要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办法并非遥不可及,说起来甚至颇为简单。
其中一个关键的改革思路便是“五世而斩”。
也就是说,从第一代宗亲开始计算,历经五代之后,这些宗亲便不再享有特殊的待遇与权利,他们将如同普通百姓一般,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之中。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庞大的宗亲群体所带来的财政负担和社会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宗亲们从出生起便享受着优渥的待遇,无需劳作,生活无忧。
然而,这种制度的长期延续,使得宗亲队伍日益庞大,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而“五世而斩”政策的实施,就像是给这一膨胀的趋势按下了暂停键,让国家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
与此同时,还需要允许那些不再享有特殊待遇的朱姓之人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
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投身科举,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
也能够涉足商业领域,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或者回归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自食其力。回顾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后期的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众多朱家宗亲的生活陷入了绝境,甚至被活活饿死。
尽管他们有着宗亲的身份,可实际的生活状况却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实在是可悲可叹。
究其原因,宗亲制度中“大宗管小宗”的规定成为了问题的根源。
朝廷发放的俸禄,并非直接发放到每一位宗亲手中,而是先统一交给大宗,再由大宗进行分配给小宗。
在这个看似合理的分配机制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人性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许多大宗在分配俸禄时,难以抵挡利益的诱惑,贪婪过度,对俸禄进行层层剥削和扣押。
结果,最底层的宗亲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生活保障,甚至还要倒贴一些财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