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原腹地,天下重镇,自有中原这个字眼后,此地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战争,甚至就连史书其实也只能记载一个虚数,这里的虚数是记载下来的,没有记载下来的,谁又知道真的有多少。

  整个徐州,好似天生的战场,平原,中枢交通要道,好像拿下这里,就可以决定整个中原的命运。

  中原,一个对于任何时代神州子民,意义都无穷重大的两个字,这两个字被刻在春秋的大鼎上,映照在文人的诗词,史书的浩瀚中。

  文明必然伴随战争,这句话好似就像是天理一般笼罩在这个世界的上空,而文明间的战争,往往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文明,尤其是在这片经过“孙子”熏陶的大陆上,文明更多指的是生活习惯,以及和平状态下,以及极端困苦状态下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战争本身是残酷的,很多人说中原地区越来越没有南方地区的那种悍勇,以及所吹捧的反抗精神。

  说句不好听的,自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之后,这片承载着文明的土地,就已经不可避免的经过了筛选。

  战乱筛选下来的人,是温顺的,就和宋朝以文御武一样,只有经过五代十国的人,才会明白,武人彻底不受控制后的危害。

  中原,一个华夏文明诞生,繁衍壮大的地方,也是一片承载着历代哀歌的土地,这里发生的一切,放在整个世界,都可以用“之最”来形容,无论是战争,还是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变革。

  这是一片追求稳定,但往往稳定持续不了多久的土地,一片在和平和动乱中,来回转换的古文明战场。

  和平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对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来说,和平往往都是一种昂贵的商品,你买不起,也用不起,因为战争这个东西,就和人类身体到了一定年纪就会产生的病患一样,随时爆发。

  而对于某些热点战场来说,战争可能就是晚期癌症,永远都治不好。

  就像许浩曾写过的一句诗词一样:

  “和平诚可贵,犬人之别如此大。”

  -----

  炮声停了,一切都好似都暂停了,徐州城外的十几里处的一片战场,当硝烟的味道逐渐被冲淡之后,这场你争我夺的战争,好像真的已经结束了。

  可惜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呐喊,就像所有人都相信,死神即将卷土重来一样。

  “呼呼”作响的北方打在战士的脸上,这些联军战士的岁数,绝大部分都不过二十几岁,十七八岁的比比皆是,甚至三十岁的老油条,反而需要用望远镜找才能够看到。

  “冷死人了,老子要回家!!”

  “回家,打不完,你还想回去哎,做梦!!”

  “要我讲,有火烤就不错了,这年头啊,上面吃香的喝辣的,我们这些大头兵,能有个馒头吃也算是不错了。”